衡东群众合唱团走上国家舞台——一场群众文艺的“考古式创作”生动实践,由“为赛而创”向“为用而创”成功转型
2025-09-26 15:58:06          来源:衡东县文化馆 | 编辑:董丹丹 |          浏览量:895

衡东融媒9月26日讯(通讯员 刘志坚 罗赕紫)9月23日,成都城市音乐厅内余音绕梁,衡东县文化馆奥运年华合唱团站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十届群星奖的终评舞台上,以一曲《一塘清水一塘莲》和一曲《忆秦娥•娄山关》掀起湘韵波澜。这支从洣水河畔走来的群众合唱团,用山歌与现代和声的融合,完成了一场从"田间传唱"到"国家舞台"的文化跃升。

非遗基因的当代激活:"清水映莲影,田埂歌声绕",一塘清莲,"声"动全国

衡东县委宣传部对基层文化创作精准把脉,引领本次参演团队采用“考古式挖掘+创新性转化”路径创作:刘宇田老师在排练阶段让合唱队员模拟田间劳作发声,以“情景排练法”化解声部衔接的生硬;周国歧老师二次改编时,增加领唱与合唱的“对答”设计,还原山歌中男女互诉情意的原生场景。作品最终以“乡野性唱腔为骨、现代和声为肉”的呈现方式,让非遗从“博物馆标本”变为“舞台上的活态风景”。

县文旅广体局全程指导团队的创作活动,不仅采风记录了衡东山歌男女对唱《一塘清水一塘莲》,更抢救性收集了《放牛山歌》等濒临失传的唱词,还邀请武汉音乐学院陈国权教授颇具巧思进行改编:将山歌单旋律拆解为"高音似莲尖破水、中音如荷叶承露、低音若塘底沉泥"的声部层次,并特意保留“滑音”“假声”等山歌特质。

革命题材的艺术重构:娄山关下的合唱哲学

在经典曲目《忆秦娥·娄山关》的演绎中,合唱团队选择以低音声部的厚重感模拟红军行军的坚定步伐,用高音声部的爆发力传递“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豪迈。该艺术处理不仅完成技术层面的声部平衡,更实现了革命历史题材与群众艺术的情感同频。

群文创作的生态启示:从获奖到创造可持续价值

此次衡东群众合唱团亮相群星奖的意义远超赛事本身,不仅成功探索出“深耕地域文化富矿”的创作路径,更集中展现了衡东“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成效。非遗传承人吴爱衡走进校园授课,《一塘清水一塘莲》的旋律成为全县家喻户晓的“音乐名片”;旅游民宿推出“学唱一句山歌享折扣”活动,实现文化影响力向经济价值的转化。衡东群众文艺从“为赛而创”向“为用而创”成功转型。


责编:董丹丹

一审:董丹丹

二审:廖婷婷

三审:刘晓钰

来源:衡东县文化馆

  下载APP